每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都提醒全球人民婦女節意義——紀念歷史上的婦女權利運動,同時慶祝女性在不同領域上的貢獻。來到2022年國際婦女節(La Journée Internationale des Femmes),法國文化協會也與大家分享六位與新浪潮電影相關的女性,除了有「法國新浪潮之母」(La grand-mére de la Nouvelle Vague)之稱的新浪潮導演Agnès Varda 外,女性在新浪潮之中又有甚麼角色?你又認識她們嗎?
Agnès Varda 為法國新浪潮電影左岸派(Rive Gauche)導演之一,與新浪潮電影筆記派(Rive Droite)不同,左岸派重視探索人物內心﹛,而Varda 更側重以現實主義回應女性和社會議題,其作品濃重的實驗性也成為其電影特色之一。
著名作品:Cléo de 5 à 7(1962),作品以存在主義和生死觀為題,包含強烈法國女性主義觀點。
Marguerite Duras不但是電影導演,更是作家、劇作家、編劇。《廣島之戀》(Hiroshima Mon Amour)由法國新浪潮導演Alain Resnais 執導,而劇本就是由Duras 創作,當中運用非線性敍述與倒敍的手法,以回憶串連片段,展現意識流的特色。
要說到法國新浪潮女性導演,也不得不提 Danièle Huillet。 Huillet 與丈夫 Jean-Marie Straub 自1954 年相識相愛,後來開始合作拍攝短片,至2006年Huillet 去世,二人共合拍超過25
套電影,二人拍攝重視對現實的呈現多於美感表現,這種呈現不只止於視覺,更在音樂、收音方面下工夫。
著名作品:Chronique d'Anna Magdalena Bach(1968),作為Straub-Huillet 合作的第一部長作品,這齣電影揉合了作曲家巴哈生平多首作品,相信對於初接觸新浪潮電影朋友是種新體驗。
法國新浪潮電影除了導演以外,劇本也是電影的幕後功臣,其中Suzanne Schiffman 就曾與多位新浪潮導演合作,包括高達Jean-Luc Godard、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 及Jacques Rivette,其中由杜魯福執導、由杜魯福、Schiffman 與Jean-Louis Richard 共同編劇的 La Nuit Américaine 中,更以由Nathalie Baye 飾演的Joëlle 可見到Schiffman 的影子!
2022年香港法國電影節也精選了一系列女性導演的最新作品,萬勿錯過!
至於香港,法國新浪潮電影風潮早於六十年代初已傳入香港,經由香港當年的文藝雜誌《中國學生周報》推廣更遠,大大影響新一代電影人。至七十年代,香港也發展出香港新浪潮電影與本土文化思潮,當中不乏女性新浪潮導演,包括許鞍華和張婉婷。
許鞍華的《瘋劫》(1979)、《撞到正》(1980) 和「越南三部曲」《投奔怒海》(1982),以及張婉婷《秋天的童話》(1987)、《宋家皇朝》(1997)、《玻璃之城》(1998),雖然可見風格大有不同,但同樣創新,以香港作為電影主軸,至今都為人津津樂道。
國際婦女節與女性工人的權利息息相關,早在1850年代,美國已有製衣紡織業女工因惡劣的工作環境、長工時和工資問題抗議,運動促使了世界首個女性工會在1857年3月8日組成。自始美國女性不時在3月8日作出與女性權利相關的抗議、示威活動,包括1908年由超過一萬五千名女工組成的大型遊行,遊行提出「麵包與玫瑰」為口號,以麵包象徵經濟保障,玫瑰象徵生活環境,是次遊行成為美國婦女運動的一大里程碑。後來各國都提倡訂定婦女節以作記念女權運動發展,經歷多年後在1920年代開始,3月8日正式成為國際婦女節。